量子革命:科技與人文的對話
從1920年代,量子力學的興起,使人類對宇宙的看法產生極大的挑戰。首先古典力學中那種累積幾百年的確定性因果關係,被量子力學中的機率性所取代。所以古典哲學中的邏輯實証論,就被科學革命的浪潮所衝擊。代之而興起的科學觀點,即是歴史典範論,或進一步的社會建構論,以及少數的無政府主義觀。但這對人文界的影響甚微,因為那涉及太多的數理公式,對人文學者的認知能力構成很大的障礙。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尢其網際網路的興起,以及人工智慧的擴散,再再衝擊傳統的工業社會。當中涉及的法律及社會倫理問題更是疊疊層層,難以迴避。而科技與人文的對話,就更形重要。因有太多科技的發展,稍不小心,就會造成社會的危機。台灣因有台積電等半導體產業的領頭,在此次疫情衝擊中,仍能強盛發展,這乃根源於三十年前的政府引領。但隨著世界各國投入百億千億美金研發的量子電腦,隱隱然已威脅到我國的護國神山。我國政府已決心五年內,投入80億的研發經費。然而,其影響的何止是科技業,人文認知的世界亦會受很大的挑戰。
當年量子力學發展時,愛因斯坦曾對量子力學的機率性提出質疑,並留下有名的EPR猜想,來挑戰波耳所帶領哥本哈根學派的見解。此猜想由物理學家Bell的思想實驗所論証,由此量子力學中的糾纏態,即成為物理界的顯學。首先此糾纏態違反物質界受狹義相對論,所規範的因果關係。其次,今日的量子電腦丶量子通訊丶及量子雷達,均以糾纏態為核心概念來運用。有人説,這是繼半導體科技之後的第二次量子革命。不論科技界或人文界,在生活及思想層面必會受極大的挑戰。所以此趨勢值得科技界及人文界朋友,一起坐下來共同面對討論,當中若有公部門的贊助支持更顯重要。
農曆年前,由前IBM副總裁黃光彩博士丶成大黃吉川講座教授丶及中山陳永松教帶領的團隊,已在成大辨過以Shor演算法為核心的五天研習營,當中有大學生20位,大學教師及產業界研發人員17位,成果非常豐碩。現想進一步往另一重要的Grover演算法教育推廣,因當中會回溯EPR猜想丶Bell驗証,及量子糾纏態的起源及其對人文認知的衝擊。所以很多人文學者建議能有機會參與。故在今年五月課程安排上,特別在第一天針針對此類問題進行專業及科普性介詔,並在最後一天開放人文及科技學者對話。此具有特殊意義的科技及文化活動,希望政府及民門部門能大力支援,一起來合辨此次量子電腦進修班五天的活動,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之場地,讓學者及學生一起研習討論,為我國新時代的人文與科技發展,打下雄厚的基礎。